近花甲之年返乡扶贫,陈雄超用“阳光工程”鼓起村民钱袋子
发布时间: 2019-05-30

    阳春市崆峒村是绵延在山脚下的广东省重点贫困村,村里的贫困户有142户441人,2016年建档立卡时人均年收入不足4千元。阳江核电有限公司派驻崆峒村的扶贫第一书记陈雄超,用近2年时间打造光伏扶贫项目,让村民们有了一张稳定收益的“阳光存折”。2018年底,崆峒村实现人均年收入超7千元,整村脱贫。陈雄超亦被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2016-2018年“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。

老海军转业 年近花甲返乡扶贫回报农村

    陈雄超1962年出生,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核潜艇专业,后从南海舰队转业。他的老家位于海滨小城阳西县,和崆峒村所在的阳春市同属阳江市管辖。

    2016年5月,阳江核电驻村扶贫工作队确定崆峒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441人。部分村民因病致贫,村民莫国生就是其中之一。他不幸患上尿毒症,透析治疗花费巨大,还有两个读书的孩子,仅靠妻子打零工支持,生活陷入困境。

    陈雄超进驻崆峒村的第一天就清楚,空有热情不足以将所有贫困户带上脱贫之路。“等靠要”是成不了大事的。他意识到,充分利用贫困户自身资源,创造稳定持久的收入才是脱贫的根本之道。农民最丰富、可持续的资源是土地,将土地转化为收入,除了已经在努力发展的特色农业外,光伏发电是一个不错的出路。而电力,是陈雄超的老本行。

争取光伏发电项目 耐心消除村民破坏风水疑虑

    2016年10月,经过近3个月的策划,陈雄超编写了崆峒村光伏扶贫项目的初步方案。经过多次考察讨论,阳江核电于2017年1月同意捐赠一笔扶贫资金给崆峒村委会,陈雄超有了足够的底气,相信项目能为贫困户带来持久稳定的收入。

    农村工作远比想象中困难。“在家门口、房屋顶架太阳能电板会破坏家里风水”的消息在崆峒村相传起来。施工队出师不利,逐户勘测设计受到不少贫困户的阻挠。只有消除贫困户的疑惑,打破他们对风水的迷信,光伏扶贫项目才能开展下去。于是,陈雄超花费近3个月的时间,逐户走访,与贫困户促膝长谈,试图打消他们的顾虑。

    光伏设备安装后第二天,贫困户杨汉生匆匆跑到村委会,称家里风水遭到破坏,自己像得病一样,浑身不舒服,甚至扬言要拆了这“玩意儿”。陈雄超连忙跟着到杨汉生家,亲自上阵测试,用行动证实光伏项目的可靠性。他从电板布置、光照时间、电路输出等方面一一向杨汉生解释项目的好处。经过陈雄超耐心讲解,杨汉生终于接受光伏机组。

贫困户把电卖给供电局 收益连续享受20年

    光伏扶贫的想法得到了阳春市发改委和供电局的大力支持,前者主动为机组完成并网备案上门服务,后者迅速草拟购售电协议,同意符合条件的光伏机组全部并网。

    2017年8月,崆峒村分布式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正式启动,在阳江市实属首例。项目主要在贫困户自家屋顶或闲置地建设光伏机组,工程装机总容量达435千瓦,总投资406.02万元,共有97户贫困户接受该光伏扶贫项目。

    根据购售电协议,项目建成投产后,贫困户家里发出的电以每度0.385元的售价卖给阳春供电局,此外还有国家给予的每度电0.4元补助。陈雄超告诉村民:“分布式就是到每村每户,项目全额上网后供电局来结账,统一转账到每一户,收益可连续享受20年以上。”

    村民陈显锋一家五口居住在10平方米的旧屋里,靠养猪养鱼和儿子外出打工维持生活。现在,家里装上了5千瓦的光伏机组,能够带来稳定的收入。“上面发电,下面种菜种姜,可以获得双重收益。”陈显锋说。

    低保户洪荣芬老宅的空地前,架起了30平米的太阳能发电板,旁边的电表显示着已经发出的电量。他表示,一家四口的收入此前主要依靠残疾补助、低保和孙子在外打工,日子过得紧巴巴,现在每天看着电表跳动的数字,心里安稳了不少,“每个月几百块的固定收入,可以减轻家里不少负担”。

    近三年的扶贫时间,十几个扶贫项目,在陈雄超看来,为崆峒村脱贫攻坚贡献最大的,自然是光伏扶贫项目。将这个项目做好,陈雄超经历了无数次的头脑风暴。2017年底,崆峒村的97台光伏机组全部建成投产。据统计,截至2019年3月底,累计发电量达45.36万千瓦时,首年总收益达32.14万元,平均每户增收3300元。